首页 >> 滚动 > >> 内容页

当春节非遗遇见教育使命 ——黑龙关小学寒假综合实践活动全景纪实

2025-03-19 10:07:35 来源:今日热点网
分享到:

2024年12月,“春节”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。在这一历史性背景下,黑龙关小学借助海亮科技“星未来”综合素质评价平台,以年韵传扬·共启新章寒假实践活动为载体,让千年节俗焕发教育新生。全校100+名学生化身“非遗小传人”,在扫尘、写福、守岁等10项年俗实践中,触摸文化基因的温度,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。

数字背后的温情叙事

在阖家团圆的老屋里,三年级张智皓同学与姐姐一起参与扫尘,在劳动实践中懂得成长不仅只有书本和作业。在墨香晕染的红纸上,五年级赵睿奇经过数次练习终于完成人生第一幅春联,在年俗活动中感受到了春节浓厚的气息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。在油烟升腾的厨房中,五年级井羚同学与家人一起蒸花馍,第一次参与,虽然助力不大,但却让百年家味清晰传承。

这些动人的片段,最终凝结为“星未来”平台上的256份作品、107条点评。当30%的参与率不再只是冰冷数字,而是100多个家庭重新定义的团圆仪式,教育便完成了从数据到生命的转化。

科技赋能:在传统与现代的接榫处

海亮科技星未来平台如同一条数字纽带,将千家万户的年味汇聚成河。家长通过微信小程序的简单操作,瞬间将灶台上的饺子、书房里的墨迹转化为云端成长档案。班主任针对学生作品进行在线评级并给予个性化的点评。系统根据活动情况、点评情况自动为学生增加五育点评得分,并实时反馈至学生画像。

这些看似寻常的线上互动,实则在重构文化传承的生态:每份作品自动关联学生成长画像,让扫尘时流下的汗水、采购清单上的稚嫩笔迹,都成为素养评价的生动注脚。

教育深耕:从文化自觉到成长自觉

本次活动涌现的70余件优秀作品,不仅是技艺的展示,更是育人理念的具象化表达:

○      201班颜美琳:和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,我帮忙擀饺子皮和包饺子,满满的成就感。

○      501班范梓怡:2025年1月29日晚上,我和姐姐看了一场电影《唐探1900》。通过看电影,我了解到了革命先烈们英勇无畏、视死如归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。从中我明白了我们要牢记历史,勿忘国耻。发愤图强,以史为鉴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。

○      502班赵睿奇:今天,我为家人炖了一锅鸡,寓意着“大吉大利”是春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。每年春节,我都会精心准备这道菜,为家人带来满满的祝福。

这些实践印证着王杰娇主任在颁奖典礼上的发言:“当孩子开始学习年俗知识并通过实践亲身参与到年俗活动当中时,文化传承便从知识记忆升华为价值认同。”

未来已来:让非遗传承永续生长

随着6名“未来星生”接过荣誉证书及礼品,“未来星班”的流动红旗悬挂于一年级1班的教室时,这场寒假实践已悄然埋下种子。正如王杰娇主任所言:“当饺子包进劳动课,春联写进美术展,扫尘列入素养评价,传统文化便真正活在了孩子的生命里。”
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中国山西网版权所有     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